当前位置:首页 >陳珊妮 >三大跡象表明,“冰封”的直銷市場正悄然融化 正文

三大跡象表明,“冰封”的直銷市場正悄然融化

来源:自以為是網   作者:冯翰铭   时间:2025-07-04 17:09:04

如今,疫情防控常態化,高壓消極監管仍然持續。根據近期的市場動態,直銷市場有“融冰”回暖的跡象。

跡象一:外資直銷公司正入局中國,牌照資源加速流動

從2019年後,過去炙手可熱的直銷牌照遭遇了從“寵兒”到“棄兒”的轉換,尤其是在260多家申牌企業退出和商務部停止批牌後,直銷牌照一度變成一些企業的“負擔”,使這些企業飽受輿論風暴衝擊。

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在國際直銷公司眼中,中國的直銷牌照仍然有巨大的價值。

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健康產業的蛋糕龐大。任何一家有國際視野的直銷公司都無法不動心。

根據今日直聞對行業的觀察,當前直銷的市場資源有加劇流動的趨勢,主要是直銷牌照、人才、供應鏈等。

直銷牌照的賣方,是以內資、港澳台資背景為主的公司,因為近兩年的低迷,喪失了經營的信心和能力,希望能夠甩賣包袱,轉入新的賽道。買方主要是外資公司和少量新興業態公司,為了快速進入中國或快速采用直銷模式,在當前停止批牌和消極監管的背景下,並購、借殼成為了他們進入直銷的快速通道。例如美國新生命公司和天福天美仕的結合正是如此。

而維善優已經公開表示,正在洽談借殼某家直銷公司登陸中國。另據我們了解,目前還有多家外資直銷公司正在與國內的直銷公司接洽,謀求以借殼、收購等方式進入中國。一些市場團隊、職業經理人等資源也正在加緊流動。

從行業成長周期的角度來看,當前仍然是12年來中國直銷的低穀期。但縱觀疫情後全球經濟複蘇的格局,中國市場的地位不言而喻。外資直銷公司更看重中國市場的前景,以及中國健康產業的巨大潛力。對於這些公司來說,抄底入局正當時。

跡象二:經過兩年蛻變,一些企業成交係統數字化升級初步完成,多家直銷企業擺脫低穀

當前,直銷市場正在加劇分化,加速蛻變。驅動分化的力量有兩大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在內容營銷、直播帶貨、短視頻的推動下,以及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運用下,數字化全麵覆蓋直銷行業。經過兩年的蛻變,一批直銷公司已經完成了對成交係統的初步數字化升級,並進行內部革新,線上營銷和運營已經取代線下一對一的拓展,成為企業的重心。多家企業在不同的場合表示,線上銷售收入已經占據大頭。這些企業因為借助數字化,得以擺脫低穀。

第二個因素就是監管。近兩年以及2021年還將持續的高壓消極監管,致使數字化轉型不順暢的企業,仍然無法利用過去熟悉的線下打法來重振市場,加劇了與前者的分化。這表明,在高壓消極監管仍將持續、多層計酬無法放開的背景下,仍然采用過去以事業為中心的方式,或者幹脆退守傳統店鋪經營,都不是積極的應對方式。

從行業的大局來說,最先實現初步數字化升級的一批企業擺脫低穀,有利於提振信心,並引導和帶動更多企業走向數字化。

跡象三:直銷精髓與新業態相互融合滲透,一個涵蓋更廣泛意義的新直銷正在形成

把數字化技術請進來,讓直銷精髓走出去。

今天,許多傳統和新興領域的明星企業,正在利用直銷的精髓來為自己注入新鮮的血液。

這一方麵是直銷培養的人才流動,進入了微商、社交電商、直播帶貨、大數據營銷等領域,以及一些傳統的醫藥、保健食品、化妝品(例如當前流行的國貨化妝品)企業,將直銷的精髓也引入了這些領域。

例如,某知名家電品牌領導人直播帶貨,采用了直銷的精髓,使得無論是基層經銷商、城市代理、專賣店、流量運營團隊、商超等引流方,都能夠分享直播帶貨業績的收益,做到了直播帶貨和原來的分銷利益不衝突,領導人帶貨和分銷商賣貨不衝突。

另一方麵,一些擁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工具的新模式、新業態,他們擁有海量的大數據,但是卻缺乏一套能夠調動人們積極性的機製,這些企業急需引入直銷的精髓來激活市場。傳統直銷為了解決麵對麵銷售,積累了大量的成交精髓。直銷在情感鏈接、教育培訓、文化宣導、係統運作等方麵積累了大量的優秀財富。這些也正是這些新模式、新業態所缺失的。

直銷正與前沿技術、新業態相互融合滲透,在為這些企業賦能的同時,也體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

直銷是商品流通的一種方式,經曆了新技術、新模式的衝擊,在高壓消極監管和疫情的壓力之下,以上跡象表明,直銷市場的“冰封”正在融化。相信從這些跡象,也可以大致展望下半年直銷的走向。

标签:

责任编辑:彭丽媛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