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9是哪個城市的區號(0768是哪個城市的區號)
2025年,東莞將成為綠色低碳城市,慢行城市.3月2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東莞市為實現“美麗中國2035”目標編製了《東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並在網上公布了全文。在3月26日之前,公眾和社會各界也可以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市生態環境局將充分吸納社會期待、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和基層經驗,利用社會“超級大腦”製定“十四五”規劃,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東莞出台了汙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堅持以大兵團為主的環境保護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全市大氣環境和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取得階段性改善,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立足“美麗東莞”目標,鞏固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市生態環境局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三步走”目標,即到2025年(即“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到2030年生態環境全麵改善,到2035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實現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美麗東莞。
“十四五”規劃的目標設定要充分考慮美麗東莞建設的要求,為美麗東莞建設開好頭,環境治理存在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因此,“十四五”的目標設定要建立在充分考慮可行性和可達性的基礎上,特別是美麗東莞的建設進程,要積極有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任務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深度廣度延伸”的方針,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十四五”指標體係建設原則應堅持生態環境全覆蓋原則,覆蓋生態環境保護所有要素和領域,統籌生態保護和修複與環境治理、城市治理與鄉村建設、流域汙染治理與海洋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生態修複、應對氣候變化,將汙染防治與生態保護融為一體,實現防治結合、汙染減排與增容並重,實行係統保護、綜合施策、分類治理。“十四五”規劃主要包括環境質量改善、應對氣候變化、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五大類指標。“十四五”期間,東莞將全力以赴,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綠色轉型,建設美麗東莞,努力開創東莞生態環境工作新局麵,推動東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反饋信道
1.聯係電話:0769-23391568;
2.傳真:0769-23391001;
3.地址:東莞市程楠宏偉二路程楠路段9號,郵編:523009。
相關鏈接:
東莞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
1.環境質量改善
城市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其中,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省目標,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濃度為150微克/立方米。表麵積的比例
東莞將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電力、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建立長效供應保障市場機製,完善配套政策,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確保天然氣、電力供應滿足全市能源結構調整需要。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繼續推進“煤改氣”,統籌全市集中供熱,大力發展城市燃氣,降低煤炭和液化石油氣的消費比重;以大型集中氣電為骨幹電源,加快沙角電廠退役替代電源及其配套工程建設進度。鼓勵大型建築和工業園區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係統,推動儲能電站發展。同時為電動汽車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將東莞建設成為綠色低碳城市和慢行城市。
3.主要汙染物總量減少。
以臭氧和細顆粒物汙染協同防治為重點,持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加快產業、能源和交通結構調整,推進減汙減碳協同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協同控製,持續降低細顆粒物濃度。
加強工業鍋爐和窯爐汙染控製,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繼續淘汰工業燃煤鍋爐或改造清潔能源,推進自備電廠煤改氣。禁止新建、擴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和生物質氣化爐,加強對現有生物質鍋爐的排查,嚴厲查處非法燃料轉換行為。加強VOCs源頭控製和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削減VOCs排放總量。VOCs排放重點行業新建、擴建、搬遷項目落戶產業集聚區(市內重大項目除外),持續推進現有涉VOCs企業遷入園區。
完善“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體係,對柴油車實施全天候、全方位排放監控。完善機動車尾氣檢測監管平台,加大遙感監測、黑煙車輛抓拍、車載診斷係統(OBD)遠程在線等手段的應用,加強在用車排放管理,對重點路段實施常態化路檢。加大對國柴油車和黑煙車的執法力度,繼續淘汰黑煙車。
4.環境風險的預防和控製
加強風險防控,守住環境安全底線。
填補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的空白,加快
推進海心沙資源綜合利用中心綠色工業服務項目建設,2025年全市危險廢物焚燒、物化處理和利用能力分別達到7.98萬噸/年、7.40萬噸/年和43.35萬噸/年。2025年底前,完成海心沙資源綜合利用中心綠色工業服務(三期)項目建設,全市新增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能力12.93萬噸/年,屆時全市危險廢物利用總能力達到56.28萬噸/年。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加快“無廢城市”建設,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引領,防範環境風險。到2023年底,“無廢城市”相關製度體係和監管體係更加完善,創新型監管工作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市場體係和技術體係建設初顯成效,各類指標全麵達成。
5、生態保護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環境管理製度改革抓手,落實《東莞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2016-2025)》中推行生態優先考核製度的相關內容,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具體職責。全麵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領導幹部考核體係。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情況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年度述職考核範圍,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不斷完善審計方式方法。
嚴格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係,完善環境法規,建立環保製度體係。積極探索地方生態環境立法工作,進一步加強東莞市環境監督管理力度。構建多元化生態環境治理體係,推進環境要素協同治理。完善陸海統籌機製,探索建立“以海定陸”的汙染物總量控製製度,推進陸海共治的水汙染防治、生態係統保護修複機製。
落實生態文明目標評價考核機製,優先在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探索建立以生態價值為基礎的考核機製。積極打造環境保護共治格局,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營造了全市共建生態文明共享保護成果的良好氛圍。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